泵送輸送混凝施工已經成為主要的施工方式之一,在泵送過程中有時會發現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正常,但經過泵送后坍落度損失嚴重,甚至不滿足施工要求,把這種現象稱作“坍落度泵損”。混凝土泵損是混凝土在泵送壓力作用下,產生的一種現象,用目前常用的檢測手段很難發現。目前,在施工過程中檢測混凝土拌合物的手段主要是坍落度法,坍落度法是在混凝土拌合物自然流動的反映,很難發現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會發生泵損,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前試驗手段難以反映混凝土壓力狀態下混凝土工作性變化情況。混凝土拌合物要流動,就必須在液態水的推動作用下,砂漿拖拽石子流動,也就是固體物質表面具有液態水的潤滑、推動流動,微小氣態的氣泡表現出“滾珠”效應,有益于漿體流動。
混凝土是一種具有固、液、氣三相混合體,固、液、氣由于密度、狀態的不同,在壓力作用下會表現出不同的變化。混凝土拌合物在泵送壓力下各組分運動速度的差異,遇到彎頭、接頭時造成拌合物某種組分分離。這種分離是一種動態的,有外力作用的分離,不同于靜態的分離,坍落度法不能反映這種分離狀態。壓力作用當骨料空隙較多,吸水率過大時,泵壓的作用可以使骨料吸水率加大、加快,造成拌合物中游離水進入骨料內部,拌合物中游離水減少,混凝土坍落度降低。其次,在泵送壓力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中微小氣泡會發生變形,甚至破裂,氣泡的減少造成“滾珠”效應消失,混凝土拌合物也發生坍損。以上幾種原因可能是產生泵損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從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游離水水量和含氣量兩方面著手,也許可以控制泵損現象。
混凝土拌合物在泵送壓力下,自由水發生明顯遷移,自由水從混凝土拌合物中分離出來,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游離水減小,拌合物流動性下降。因此,克服泵損現象的本質就是在泵送過程中保住其游離自由水,維持混凝土拌合物固體相表面水膜厚度。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水泥水化所需的水,其次是被骨料吸附的水,后面是拌合物中游離的自由水,自由水是混凝土拌合物維持的動力。盡量減少泵送壓力過程對自由水的消耗,才能控制坍損。
在泵送過程中,保持自由水的量,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調整外加劑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相容性,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和流動性,不宜降低外加劑中減水劑母液用量及保坍劑用量。
(2)提高混凝土骨料質量,避免使用孔隙多,吸水率較大的骨料,尤其注意避免使用含泥量偏大以及含有絮凝劑的骨料。
(3)優化骨料級配,降低骨料空隙率,優先使用粒形較好的粗細骨料。
(4)在外加劑中加入一定量的引氣劑、穩泡劑或抑泡劑等,減少泵送過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的氣泡破裂損失。
(5)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盡量避免壓車現象,長時間等待,容易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損失,流動性變差,誘導出現泵損現象。
(6)根據混凝土拌合物狀態調整外加劑用量,盡量避免混凝土流動性差,通常表現為拌合物有坍落度沒有擴展度,動感差,“死灰”。
(7)水泥溫度高,水化速率快,盡量增加外加劑摻量,避免外加劑用量不足,用水量偏高,混凝土保水性差。
(6)注意檢查泵管接頭處密封圈的密封情況,確保不漏氣、不漏漿。
引起混凝土“泵損”的其它因素:
(1)水泥比表面積大,水泥顆粒偏細,在泵送壓力下會加速顆粒水化,形成的絮狀物質就會多而影響流動性。
(2)礦物摻合料燒失量過大,吸水率較大的物質含量多,在泵壓作用下,自由水快速進入物質內部。
(3)骨料吸水率偏大,因為骨料的表面的開口孔或是裂隙在壓力下造成部分水滲入,甚至還會有一些外加劑的固體顆粒進入孔中而影響外加劑的有效性,這里也包括出現的流動性降低的現象.
(4)外加劑中的引氣組分的質量不好,本來應該是穩定的細小的泡,但是對于偏大且不是穩定的氣泡會在壓力的作用下破裂而失去“潤滑”作用;
(5)混凝土長距離輸送,水平輸送距離越大越容易出現泵損的現象,尤其是夏季拌和物溫度高對其流動性影響越大。
判斷混凝土拌合物有可能發生泵損現象的方法:
觀察混凝土拌合的保水性、粘聚性,測試坍落度、擴展度、流速坍損情況,判斷可泵性。如坍落度試驗時,提起坍落度筒后混凝土很快不流動表明流動性不好;若出現混凝土拌合物發澀、發散,粘聚性差,說明不宜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出現泌漿、分層抓底說明保水性差,泵送容易漿水分離。
目前使用坍落度法使用不能有效反映這種泵送壓力下的泵損現象,混凝土在壓力作用下的泌水狀態可以反映在壓力作用下混凝土的保水能力。混凝土拌合物壓力泌水性能就是壓力泌水率,它是在一定壓力下混凝土拌合物在規定時間內所泌水的百分比,一般泵送混凝土10s的相對壓力泌水率不宜大于40%。
上海盛霞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做為一家專業的高級儀器儀表供應商,自身在德國漢諾威設有采購中心,針對進口備品特別是歐美產品有著獨到的理解和優勢,經過幾年的技術及人員累積,目前上海盛霞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可以針對產品提供完善的備件,針對產品系列問題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大縮短了客戶維修等待的時間,歡迎廣大用戶前來咨詢交流